天气与日历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国膜结构网
十大进口膜材评选 十大国产膜材评选 十大膜结构设计评选 十大膜结构公司评选
查看: 9|回复: 0

张拉膜设计要分几步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5:23
  • 签到天数: 69 天

    [LV.6]常住居民II

    410

    主题

    167

    回帖

    270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04
    发表于 2024-6-22 09: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size=16px]张拉膜[/size][/b][size=16px]设计要分几步骤?今天我们就请专业的膜结构厂家来介绍。用曲面有限单元建立的张拉膜分析理论,张拉膜的设计可分为三个步骤:[/size]
            [size=16px](1)找出一个初始平衡形状;[/size]
            [size=16px](2)各种荷载组合下的力学分析以保证安全;[/size]
            [size=16px](3)裁剪制作。[/size]
            [size=16px]发达国家从六十年代起开始提出多种计算方法,到目前为止以有限元法为先进、普遍被采用的方法。而单元类型皆为三角形平面常应变单元,该方法是从刚性板壳大变形理论移植过来的。[/size]
            [size=16px]从以下分析可以看到,张拉膜作为只能抗拉的软壳体是不适宜采用这种平面单元的,因为对于刚性壳体来说,这种平板单元可以看成平面应力单元和平板弯曲单元的组合,其单元刚阵可以由这两种单元刚阵合并而成。而张拉膜作为软壳体是不能抗弯的,只能靠薄膜曲面的曲率变化,从而引起膜表面中内力重分布来抵抗垂直于曲面的外荷载。如果还是采用这种只有平面内应力的板单元,则应变的线性部分将不反映平面外z方向位移的影响,这导致单元不包含z方向节点反力,就每个单元来说静力是不平衡的。所幸的是应变的非线性部分考虑了z向位移的影响,使得各单元合并起来的总的平衡方程通过不断迭代能近似达到平衡,缺点是需要过多的平面内位移来满足平衡的要求,而实际情况是只需要一定的平面外和平面内的位移及曲率变化就可以了。[/size]
            [size=16px]考虑到这些,我国张拉膜技术人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曲面膜单元,应变的线性部分引入了z向位移及单元的曲率和扭率,非线性部分仍然保留z向位移的影响项。这样无论是每个单元还是各单元合并后的平衡方程都能很容易满足,迭代次数大为减少,而变形结果也更符合真实情况。而且由于单元内各点应力都不相同,据此判断皱折是否出现会更为精确。最后求出的每个单元的曲率和扭率对于判断初始找形的正误和优劣以及裁剪下料都能提供很多非常有用的信息。[/size]
            [size=16px]用曲面有限单元建立的张拉膜找形及内力计算方法极小曲面具有非常完美的表面形状和应力状态,是张拉膜合理的理想初始状态。所谓极小曲面是指在给定边界条件下面积最小的曲面。在这个曲面上任意一点的应力都相等。发达国家从六十年代起开始对张拉膜找形提出多种计算方法,如物理模型法,力密度法,动力松驰法等,到目前为止以有限元法为先进、普遍采用的方法。不仅国内,迄今国外的计算理论也都是以平面膜单元作为张拉膜的计算模型。该方法是从刚性板壳大变形理论移植过来的。张拉膜作为只能抗拉的软壳体是不适宜采用这种平面单元的,其缺点是需要过多的平面内位移来满足平衡的要求,而实际情况是只需要一定的平面外和平面内的位移及曲率变化就可以了。其后果就是在后面要进行的内力计算时,代入真实材料常数后,由于前面找形得到的极小曲面与实际可能存在的张拉膜形状的差距在视觉上可能不大,但对计算来说却是不能忽视的,因此计算很容易发散或出现皱折。这也是前面其他方法的共同缺点,他们往往把这一连贯的过程区分成理想化的找形和实际验算两个阶段,也就不能保证找出的形状都能用真实的膜材建成等应力极小曲面。[/size]

     

     

     

     

    张拉膜设计要分几步骤?
    中国膜结构网打造全中国最好的膜结构综合平台 ,统一协调膜结构设计,膜结构施工,膜材采购,膜材定制,膜结构预算全方位服务。 中国空间膜结构协会合作单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中国膜结构网|中国膜结构协会|进口膜材|国产膜材|ETFE|PVDF|PTFE|设计|施工|安装|车棚|看台|污水池|

    GMT+8, 2024-7-1 05:58 , Processed in 0.0564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