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支承膜结构中的内压值设定怎么考虑的?
空气支承膜结构(Air-Supported Membrane Structure, ASMS)通过向内部充气,形成一定的气压以支撑膜材并维持结构的稳定。内压值的设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设计任务,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
- 正常工作内压:内压值应保持在能确保结构在常规使用条件下保持稳定的范围内。通常,此压力值应足以抵抗风荷载、雪荷载等外部荷载,同时保证膜材不出现过度松弛,保持良好的形态和视觉效果。如前所述,正常工作内压值不宜超过300Pa,以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 最小工作内压:为了确保结构体系的稳定性,需要设定一个最小内压值。当气压低于此值时,结构可能会丧失必要的刚度和稳定性,甚至可能导致局部塌陷。最小工作内压应根据结构的具体设计、材料特性、连接节点的强度以及可能遇到的最低环境温度(考虑气压随温度变化)等因素确定。
- 最大工作内压:考虑到极端天气条件或意外状况(如送风系统故障导致气压过高),必须设定一个最大允许内压值,以防止膜材过度拉伸、连接节点失效或结构整体超载。最大工作内压的设定需基于材料的强度极限、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及可能的风荷载增大等因素。
2. 舒适度与能耗
- 室内环境舒适度:内压值不仅影响结构稳定性,还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密切相关。适宜的气压可以保证合理的空气流动、温度分布和声学环境。过高的气压可能导致内部空间气流过快、噪音增大或能耗增加(因维持高压所需功率较大);过低的气压则可能导致膜材松弛、室内气流停滞、温度不均或声学效果不佳。
- 能源效率:选择内压值时,应考虑其对整个建筑能源消耗的影响。较高的内压可能需要更强大的送风系统和更高的运行成本,而较低的内压可能需要更厚的膜材或额外的内部支撑结构以维持结构稳定,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增加总体能源消耗。因此,应寻求在结构稳定性和能源效率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3. 法规与标准
- 遵循相关规范:设计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或地区的建筑法规、标准以及行业指南,如《膜结构技术规程》CECS 158:2015等,其中可能对空气支承膜结构的内压设定有明确的限值或建议值。
4. 施工与运维
- 施工可行性:内压设定应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如充气难度、临时支撑的需求、膜材张拉过程中的控制等。
- 运行维护:内压系统的监测与控制系统应易于操作和维护,内压设定应便于日常管理,包括对气压的自动调节、异常情况下的快速响应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的需求。
5. 环境适应性
- 气候条件: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如风速、风向、气温变化、湿度、降雪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内压的稳定性和结构的性能。
-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地面风效应等也会影响空气支承膜结构的内压设定。
总的来说,设定空气支承膜结构的内压值是一个涉及结构工程、环境工程、能源效率、建筑法规和运维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过程,需要通过详细的计算分析、模拟试验以及与相关专业团队的密切协作来完成。设计时应兼顾结构安全性、室内环境品质、能源效率、法规符合性以及施工与运维的便利性,确保空气支承膜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安全、经济、高效地运行。
页:
[1]